美國危廢處理行業發展史分析及于中國危廢行業的借鑒(二)
美國危廢行業發展引起的行業格局調整。美國危廢行業的整合發展也帶來了龍頭公司的交疊更替。CMW于1975年進入危廢市場,1976年進行了大規模擴張,大舉購買全美的危廢無害化處置設施,成為全美危廢行業的超級公司。但是1990年代以后,危廢行業整體蕭條、監管變嚴,導致CWM大量設備關停。此外,90年代環保人權活動的興起也使得CWM公司受到大量沖擊。除了危廢行業蕭條、環保人權活動等外部因素,CWM的衰落也有其自身的原因。CWM公司在危廢行業迅速跌落時期,仍然相信危廢無害化處置將穩定增長,一味加大投資,導致了更多的損失,一代巨頭就此隕落。CLH成立于1980年,是美國規模一般大的第三方危廢處理公司。公司業務橫跨環境、能源、一般制造業、化工、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等眾多領域。自成立后三十年以來,公司通過不斷的并購,“橫向”上增加危險廢物處理設施的數量和覆蓋區域,并擴大服務范圍;“縱向”上在原有危廢無害化處置技術的基礎上,增添以資源化利用為代表的一系列新的服務領域,涵蓋多個行業和業務類型,如溶劑回收、石油和天然氣鉆井領域服務、環境服務等。CLH在行業龍頭CWM受沖擊的情況下,在合適的時間通過合理的并購成為新的巨頭,開啟了公司新一輪的成長。進入21世紀后,由于公司主營業務-危廢無害化處置不能為企業帶來前進的動力,公司通過收購北美領先的廢油回收和再精煉、零件清潔及環境解決方案公司,成為北美一般大的二手油回收商和精煉加工商。通過這次并購,CLH一舉成為美國一般大的第三方危廢無害化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公司,奠定了美國危廢行業新的競爭格局。早期是一個溶劑、廢油回收企業,1980年成為全球一般大的溶劑回收公司。1976年EPA推出危廢法案后,因處置的溶劑被列入危廢名錄,正式進入危廢業。1985-1987年通過三次戰略并購,拓寬了公司業務分布、擴展了廢液處置類型、掌握了回轉爐焚燒等新技術,具備了無害化處置大量危廢的能力。而后20世紀90年代初,“外憂”――危廢行業整體蕭條和“內患”――高達270萬美元的EPA罰單帶來的雙重打擊使開始走下坡路。2014年,廣州首聯環境工程有限公司進入廢礦物油再生領域,一般步便瞄準了在中國的危廢管理服務業務,將廣州世潔納入旗下,并逐步整合、建立起全產業鏈業務體系。近年來,首聯環境發展迅速,正在尋求深化與的合作,雙方就共同開發中國大陸零部件清洗業務展開了進一步的探索。在這次行業洗牌中,傳統巨頭企業受到的沖擊較大,由于體量較大較難通過適時的調整及時止損,而受沖擊較小的中小企業反而通過合理并購成為新巨頭,如CLH。一方面,CLH在不同階段的發展戰略十分清晰,并購時機得當,幾個重要并購均處在融資成本相對合理的時期,資產負債率雖然在并購發生時有所提升,但后續的管控使得資產負債率一直處于相對平穩水平。另一方面,公司在危廢行業變革之際體量相對較小,受波及程度也較小。中美危廢行業的相同與不同。我國危廢行業起步較晚,在政策方面可參照發達地方完善的行業標準和技術規范,減少走彎路的時間。但兩國危廢行業有較大不同,包括產廢行業、主要處理方式、發展階段、(第三方)市場空間等都有較大差別。中國與美國危廢行業具體對比如下表所示。一、 主要產廢行業以及危廢產生量。美國危廢產生來源較窄,主要集中在基礎化工和石油煤炭產品制造業,其中,基礎化工制造業產廢占比超50%。而中國的危廢主要則來源于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采選業、造紙及紙制品業、有色金屬礦采選業等行業,這些行業產生的危險廢物占全部危險廢物產生量的67%。隨著危廢行業進入穩定、成熟階段,美國危廢產生量相對穩定。2017年危廢年產生量約為3500萬噸左右。而我國危廢產量近年來仍處于穩步增長的階段,2017年危廢年產生量已達6937 萬噸。同時我國危廢市場還面臨著增量和存量雙層疊加。增量部分是指每年由于各行業生產的增長而新產生的危廢數量,包括通過合法無害化處置途徑及非法處置途徑處置的危廢。隨著危廢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監管制度的日趨嚴格,每年新增危廢中瞞報、漏報行為逐漸減少,非法轉移和傾倒的途徑基本被切斷,大量原本被非法處置的危廢正回歸正規化的無害化處置途徑;而存量部分是指原先不具備相關無害化處置條件的情況下被貯存的危廢,在技術得到發展后可以被無害化處置,從而產生的部分由貯存轉為無害化處置的危廢。因此,我國危廢產生量未來數年來仍將持續增長,對危廢處置的需求還將繼續增長。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工業結構優化調整逐步進行,以及綠色制造的推進,一方面,工業企業在節能減排、提高資源化利用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未來將會全面提高環境污染控制能力,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危廢的產生;另一方面,類似于美國的產業轉移,我國部分制造業也將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轉移到其他地方及地區。未來,在國際產業轉移的大背景下,將中國資金、技術、市場、企業、人才和成功發展經驗等相對發展優勢同其他發展中地方豐富的自然資源、巨大的人口紅利和市場潛力緊密結合起來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產業轉移造成的部分制造業的轉移,以及隨之而來的危廢產生源的轉移是否會造成危廢產量的減少以及我國危廢行業是否會迎來美國一樣的衰退階段也是未來值得思考的問題。